热搜第一!人民币国际认可度提升!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!
No.1 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
近年来,我国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,为境内外主体持有、使用人民币,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,人民币国际使用各项指标稳步提升。
据央视新闻报道,2024年,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64.1万亿元,同比增长23%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的覆盖范围显著扩大,截至2024年12月末,业务已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,2024年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金额达到175万亿元,同比增长43%。2024年1-8月,主要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合计为1.5万亿元,同比增长22.7%。
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。2024年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华发行熊猫债接近2000亿元,同比增长32%,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同比增长150%。截至2024年年底,中国已累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。
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,体量巨大,流动性充裕。不少海外投资者认购了亚投行以及其他发行人发行的人民币债券。这些投资者包括海外的中央银行、商业银行,以及资产管理公司。
不少业内人士表示,近年来人民币国际接受度提升,国际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。
No.2 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
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此前表示,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人民币国际使用各项指标稳步提升,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。
在支付功能方面,人民币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四位的支付货币。2024年,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约64万亿元,同比增长23%。
在储备功能方面,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。在离岸人民币市场方面,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,人民币贷款余额接近7000亿元,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。
此外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最新公布数据显示,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不断升高,而美元却有所下滑。人民币2.79%的占比,创下有数据记录以来新高,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稳步推进。
业内人士表示,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至今,人民币国际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。与之相匹配,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制度安排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。下一步,要坚持稳中求进,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范水平,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,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。
如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言,中国将更加注重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质量和水平,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性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,更好满足各类主体人民币交易结算、投融资、风险管理等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