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生子有奖”之后,“结婚有奖”来了!日前,微博话题#多地宣布发钱奖励结婚#,冲上热搜。
No.1 多地宣布“结婚有奖”
近年来,我国大力提倡适龄婚育,多地已开始真金白银奖励结婚。
4月15日,据媒体报道,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日前出台《初婚奖励实施方案(试行)》,规定双方或一方为本村户籍股东成员的初婚夫妻,婚姻关系至少保持1年,凭合法结婚证最高可申领4万元奖金。
4月23日,南岭村再添“生育补助方案”,明确夫妻一方为南岭村户籍股东成员的,生育一孩、二孩、三孩,分别可获得1万元、2万元、3万元奖励。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家庭,若完成“结婚+生育”,累计能领取最高10万元奖励。
今年3月21日,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》,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符合要求的结婚登记对象发放结婚红包、消费券等。
在山西省吕梁市,自2025年1月1日起,在吕梁市登记结婚(双方均为初次登记)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,给予1500元的奖励。
No.2 结婚人数不断降低背后
这些政策背后,是地方政府面对低结婚率和生育率所采取的积极干预措施。
日前,民政部发布最新数据,2025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,较去年同期减少15.9万对,相比10年前高峰时期少了近一半。
而2024年一季度比2023年同期减少了17.8万对。下降的趋势是直观的。事实上,我国结婚登记数从2013年达到峰值后,除了2023年有所回升外,均为连年持续下降。
专家分析,结婚率下降受多重因素影响:经济压力大、结婚成本高、婚育观念转变等。数据显示,2024年30岁人群未婚率达29.97%,较2014年翻倍。同时,适婚人口性别失衡加剧,20-40岁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,进一步加剧婚恋市场压力。
为优化婚育环境,政策层面也在调整。2025年5月,新《婚姻登记条例》将实施,简化登记流程,取消户口本限制,实现全国通办。
此外,结合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发放育儿补贴、以真金白银鼓励生育,“发钱奖励结婚”进一步释放了鼓励适龄婚育的积极信号,也是将生育支持措施进一步往前延伸,体现了“将婚嫁、生育、养育、教育一体考虑”的政策初衷。
结不结婚、生不生育,放到个体层面是自由,但是放到社会层面,个人选择的趋势却有可能累积成社会风险。结婚是生育的前提,结婚率、生育率走低会带来系列公共问题,比如劳动力人口下降,社会的创新活力、消费能力收缩;人口老龄化加剧,财政、医疗、护理、社会保障等公共系统的压力加大;一些小城市、农村地区更早受到人口流失、社会空心化的影响,加剧地区发展差异等。
从世界各国的普遍经验来看,通过政策介入,激发人们的婚育意愿已成刚需。但要真正破解婚育率持续走低的困局,仅靠“发钱”远远不够,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支持体系,从经济激励转向系统性支持。